透過故事與市場建立共感連結
2024/9/4
黃威凱
我們的很多客戶研發出能夠解決問題、改善生活、或是促進健康的創新產品/技術/服務,超級厲害,同時其背後的專業深度,也常讓我這個業外「小白」為他們發想腳本時感到燒腦。
很多次我在為客戶製作動畫之前的訪談會議中,聽到客戶侃侃而談自家技術絕無僅有、業界頂尖、並且已經獲得好幾項專利認證,對話中我還在試圖理解之際,客戶已經列出好幾條領先業界的技術規格,通常會是從具權威性的研究報告或論文,所摘錄下來的一連串數據或圖表,請我們務必要放進影片中,來好好「展示」一下自家火力。
為自家努力多年的研發成果、創新產品、專利技術感到自豪是理所當然的,但如果總是用專業術語、或領域內的「行話」來跟市場溝通,那你很可能會掉入「專家盲點」的陷阱當中。
當我們擁有自身專業領域的知識,在其中鑽得愈深、了解得愈多,就容易有一個心理偏誤,以為我們的受眾跟我們一樣處在類似的背景,因此對方應該能夠理解我在專業上的溝通,這時候反而更難將自已從專業人士的角色中抽離出來、將自己放在業外「小白」的位置去理解對方面對複雜主題時,困惑、茫然的感受。
事實上是,現在每個人都太忙了,每個人會自動忽略與自己無關的主題,更不用說大腦會自動迴避難以理解的事物,因此你的產品或服務,或稱為你的「專業」,如果複雜到只有你和內部專家才能理解的話,我建議你要考慮開始「說故事」,就如摩根・豪瑟(Morgan Housel)在他的著作「一如既往」當中所說的:
「摩根.費里曼(Morgan Freeman)金口一開,就算只是描述一張購物清單,也可以讓觀眾熱淚盈眶;而不善言辭的科學家,就算找到治療疾病的解方,卻可能無人知曉。
世界上的資訊如此龐雜,每個人都要冷靜的過濾數據,並尋找最理性、最正確的答案。然而面對忙碌而感性的群眾,精采的故事絕對比冰冷的統計數字來得更有力量、更有說服力。」
統計數字、產品技術規格令人哈欠連連,但故事卻能夠凝聚人們的注意力。現在,注意力甚至是比時間、金錢都更稀缺的資源。
因此,我常常鼓勵我的客戶想辦法在自己的專業上挖掘出故事與受眾溝通,因為無論是何種產品或服務,背後都是「人」在使用,而有人的脈絡存在、就有挖掘故事的機會。
那要如何為自己的專業找到故事呢?以下我列出三個問題幫助你思考:
1. 是「誰」在用你的產品/服務?
會使用你的產品/服務的人是男還是女?年齡幾歲?他們的職業?家庭背景?
具體一點的話,你可以觀察身邊親朋好友的輪廓去想像你受眾的樣貌,其實這也是行銷上「人物誌」( Persona ) 的概念。
2. 思考你的產品/服務能夠放在什麼情境當中產生影響力?
舉例來說,「這個材料熱導係數低、具有超低密度、高流體流動性、耐高溫」這句話是技術規格,而「這個材料能夠降低 30% 的鍋爐溫度,使工作環境更舒適、也讓工作人員更安全」這句則是故事。
再一個範例:「這項技術獲得 260 項國內外專利」這句話是技術規格,而「這項技術每年幫助全球 10 萬對夫婦實現擁有寶寶的夢想。」這句則是故事。
3. 你的產品/服務解決了什麼樣的痛苦?或是怎麼使人更好?
舉例來說,「經歷嘗試十次試管嬰兒失敗的媽媽,在第十一次時接受了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,最後終於成功懷孕。」這是我們其中一個作品開頭所描述的故事。
因此,試著走出辦公室去跟你的使用者聊聊他們的感受、經驗,我相信你會在當中發現新的洞見。
—
總而言之,並不是說你專業上的技術規格不重要,而是在這個世代,為了獲得人們的注意力,我們需要更高度換位思考,我們試圖服務或影響的對象,如何看到我們的專業之後能夠產生「共感」?
我相信你若從同理心出發,就可以透過以上三個問題挖掘到故事來包裝你的技術亮點,進而讓你的專業在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