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故事與市場建立共感連結

2024/9/4

黃威凱

許多創新領域的企業投入心力研發出解決問題、改善生活或促進健康的突破性產品,其卓越成就令人讚嘆。身為提供動畫製作服務的設計團隊,多次在與這些企業進行訪談會議時,聽到許多客戶闡述自家技術獨一無二、業界頂尖,已獲得多項專利認證。當我還在努力理解之際,客戶已羅列出多項領先業界的技術規格,這些通常是摘錄自權威研究報告或學術論文的一連串數據與圖表,並強烈要求我們務必在影片中充分「展示」自家實力。

為自家多年努力的研發成果、創新產品與專利技術感到自豪是理所當然的。然而,如果總是以專業術語或領域內的「行話」與市場溝通,恐怕會落入專家盲點的陷阱。當我們在自身專業領域鑽研越深、了解越多,就容易產生一種心理偏誤,誤以為我們的受眾也具備相似背景,能夠理解我們的專業溝通。此時,反而更難以從專業人士的角色中抽離,站在「門外漢」的立場去體會受眾面對複雜主題時的困惑與茫然。

事實上是,大部分人會自動忽略與自己無關的主題,更不用說大腦運作天生會自動迴避難以理解的事物。因此,若你的產品或服務,或稱為你的「專業」,如果複雜到只有你和內部專家才能理解的話,我建議你可以考慮開始「說故事」,正如摩根・豪瑟(Morgan Housel) 在其著作 ⟪一如既往⟫(Same as Ever)當中所說的:

「摩根.費里曼(Morgan Freeman)金口一開,就算只是描述一張購物清單,也可以讓觀眾熱淚盈眶;而不善言辭的科學家,就算找到治療疾病的解方,卻可能無人知曉。

世界上的資訊如此龐雜,每個人都要冷靜的過濾數據,並尋找最理性、最正確的答案。然而面對忙碌而感性的群眾,精采的故事絕對比冰冷的統計數字來得更有力量、更有說服力。」

統計數字、產品技術規格令人哈欠連連,但故事卻能夠凝聚人們的注意力。現在,注意力甚至比時間、金錢更為稀缺。因此,我經常鼓勵客戶設法在自己的專業中挖掘故事與受眾溝通,因為無論何種產品或服務,背後都是「人」在使用,而只要有人的脈絡存在、就有挖掘故事的機會。那麼,該如何為自己的專業找到故事呢?以下三個問題可以幫助你思考:

1. 是「誰」在用你的產品/服務?

使用你的產品/服務的人是男還是女?年齡幾歲?他們的職業?家庭背景?具體一點的話,你可以觀察身邊親朋好友的輪廓去想像你受眾的樣貌,其實這也是行銷上「人物誌」(Persona) 的概念。

2. 思考你的產品/服務能夠放在什麼情境當中產生影響力?

舉例來說,「這個材料熱導係數低、具有超低密度、高流體流動性、耐高溫」這句話是技術規格,而「這個材料能夠降低30%的鍋爐溫度,使工作環境更舒適、也讓工作人員更安全」這句則是故事。再一個範例:「這項技術獲得260項國內外專利」這句話是技術規格,而「這項技術每年幫助全球10萬對夫婦實現擁有寶寶的夢想。」這句則是故事。

3. 你的產品/服務解決了什麼樣的痛苦?或是怎麼使人更好?

舉例來說,「經歷嘗試十次試管嬰兒失敗的媽媽,在第十一次時接受了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,最後終於成功懷孕。」這是我們其中一個作品開頭所描述的故事。試著走出辦公室跟使用者聊聊他們的感受、經驗,我相信你會在當中發現新的洞見。


總而言之,專業優勢與技術規格固然重要,但在這個時代,為了獲得人們的注意力,我們需要更高層次的換位思考:我們試圖服務或影響的對象,如何看到我們的專業後能夠產生「共感」?我相信若從同理心出發,便能透過以上三個問題挖掘出故事來包裝你的技術亮點,進而讓你的專業在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。

許多創新領域的企業投入心力研發出解決問題、改善生活或促進健康的突破性產品,其卓越成就令人讚嘆。身為提供動畫製作服務的設計團隊,多次在與這些企業進行訪談會議時,聽到許多客戶闡述自家技術獨一無二、業界頂尖,已獲得多項專利認證。當我還在努力理解之際,客戶已羅列出多項領先業界的技術規格,這些通常是摘錄自權威研究報告或學術論文的一連串數據與圖表,並強烈要求我們務必在影片中充分「展示」自家實力。

為自家多年努力的研發成果、創新產品與專利技術感到自豪是理所當然的。然而,如果總是以專業術語或領域內的「行話」與市場溝通,恐怕會落入專家盲點的陷阱。當我們在自身專業領域鑽研越深、了解越多,就容易產生一種心理偏誤,誤以為我們的受眾也具備相似背景,能夠理解我們的專業溝通。此時,反而更難以從專業人士的角色中抽離,站在「門外漢」的立場去體會受眾面對複雜主題時的困惑與茫然。

事實上是,大部分人會自動忽略與自己無關的主題,更不用說大腦運作天生會自動迴避難以理解的事物。因此,若你的產品或服務,或稱為你的「專業」,如果複雜到只有你和內部專家才能理解的話,我建議你可以考慮開始「說故事」,正如摩根・豪瑟(Morgan Housel) 在其著作 ⟪一如既往⟫(Same as Ever)當中所說的:

「摩根.費里曼(Morgan Freeman)金口一開,就算只是描述一張購物清單,也可以讓觀眾熱淚盈眶;而不善言辭的科學家,就算找到治療疾病的解方,卻可能無人知曉。

世界上的資訊如此龐雜,每個人都要冷靜的過濾數據,並尋找最理性、最正確的答案。然而面對忙碌而感性的群眾,精采的故事絕對比冰冷的統計數字來得更有力量、更有說服力。」

統計數字、產品技術規格令人哈欠連連,但故事卻能夠凝聚人們的注意力。現在,注意力甚至比時間、金錢更為稀缺。因此,我經常鼓勵客戶設法在自己的專業中挖掘故事與受眾溝通,因為無論何種產品或服務,背後都是「人」在使用,而只要有人的脈絡存在、就有挖掘故事的機會。那麼,該如何為自己的專業找到故事呢?以下三個問題可以幫助你思考:

1. 是「誰」在用你的產品/服務?

使用你的產品/服務的人是男還是女?年齡幾歲?他們的職業?家庭背景?具體一點的話,你可以觀察身邊親朋好友的輪廓去想像你受眾的樣貌,其實這也是行銷上「人物誌」(Persona) 的概念。

2. 思考你的產品/服務能夠放在什麼情境當中產生影響力?

舉例來說,「這個材料熱導係數低、具有超低密度、高流體流動性、耐高溫」這句話是技術規格,而「這個材料能夠降低30%的鍋爐溫度,使工作環境更舒適、也讓工作人員更安全」這句則是故事。再一個範例:「這項技術獲得260項國內外專利」這句話是技術規格,而「這項技術每年幫助全球10萬對夫婦實現擁有寶寶的夢想。」這句則是故事。

3. 你的產品/服務解決了什麼樣的痛苦?或是怎麼使人更好?

舉例來說,「經歷嘗試十次試管嬰兒失敗的媽媽,在第十一次時接受了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,最後終於成功懷孕。」這是我們其中一個作品開頭所描述的故事。試著走出辦公室跟使用者聊聊他們的感受、經驗,我相信你會在當中發現新的洞見。


總而言之,專業優勢與技術規格固然重要,但在這個時代,為了獲得人們的注意力,我們需要更高層次的換位思考:我們試圖服務或影響的對象,如何看到我們的專業後能夠產生「共感」?我相信若從同理心出發,便能透過以上三個問題挖掘出故事來包裝你的技術亮點,進而讓你的專業在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。

其他觀點

您有創新技術想要打造成動畫嗎?請點擊以下按鈕填寫表單,我們會儘快與您聯絡。

您有知識或訊息想要打造成動畫嗎?
請點擊以下按鈕填寫表單,
我們會儘快與您聯絡。

您有知識或訊息想要打造成動畫嗎?
請點擊以下按鈕填寫表單,
我們會儘快與您聯絡。

105 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6-7 號 10 樓

hi@parablepomelo.com

+886 2 25780223

VAT: 90580015

© 2024 寓寓動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arable Pomelo Co., Ltd.

105 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6-7 號 10 樓

hi@parablepomelo.com

+886 2 25780223

VAT: 90580015

© 2024 寓寓動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Parable Pomelo Co., Ltd.

105 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6-7 號 10 樓

hi@parablepomelo.com

+886 2 25780223

VAT: 90580015

© 2024 寓寓動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Parable Pomelo Co., Ltd.